三国之志游戏

三国英雄志035-东吴大都督周瑜

周瑜(175-210年),字公瑾,扬州庐江舒县(今安徽舒城县)人 。汉末三国时期东吴名将、军事家、音乐家,东汉太尉周景族孙、大司农周忠堂侄、洛阳令周异之子。

东吴大都督周瑜(电视剧照)

周瑜出身士家大族庐陵周氏,本人身材高大、相貌俊美,长大后性度恢廓、志向远大。

初平元年(190年),孙坚兵讨董卓时,将家人移居在寿春(今安徽寿县)。当时孙坚的长子孙策与周瑜同年出生,在江淮一带很有名气。周瑜慕名前去拜访,劝孙策带母亲和诸弟移居舒县(周瑜家族居住地),并让出路南大宅供给孙家居住,且登堂拜见孙母,于是孙、周两家十分交好!

初平二年(191年)四月,孙坚战死荆州后,孙策带着家人搬离舒县,居住到扬州丹杨郡曲阿县(今江苏丹阳市)。

兴平二年(195年),周瑜前去探望叔父丹杨太守周尚(前一年被袁术所任命)时,孙策率军入历阳(今安徽和县西北),将要东渡长江。写信邀周瑜加入,他欣然率部曲家兵数千人奔赴前去,给予孙策大力支持。孙策十分喜悦道:“有了你,大事就成了。” 于是,周瑜随从孙策先克横江(今安徽和县东南,长江北岸)、当利(今安徽和县东,当利水入江处);接着挥师渡江,进攻秣陵(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关),打败笮融、薛礼。转而攻占湖孰(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镇)、江乘(今江苏南京市栖霞区),进驻曲阿逼走刘繇。

东吴大都督周瑜(画像)

建安元年(196年),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,周瑜见他用这支队伍去攻取吴郡、会稽已经足够。于是率本部回到了丹杨(笔者案:个人推测,周瑜作为庐江望族出身,其家族大部分都居住在庐江,而此时庐江尚在袁术控制之下。是以,周瑜回军很可能是受到袁术的胁迫,不得以回到家族之中)。

建安二年(197年)二月,袁术在东汉乱世中率先称帝、建号“仲氏”,结果却招致天下诸侯的群起攻之,导致实力迅速下降。

建安三年(198年),袁术发现周瑜十分有才,欲收罗为已用。但周瑜认定袁术最终难成大事,所以只请求做居巢(今安徽桐城南)长,欲借机重回江东到孙策身边。在做居巢长期间,周瑜因缺粮向当地豪富鲁肃求助,鲁肃将一仓粮食慷慨相赠。两人相交,建立了如同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挚友关系。

不久,周瑜就带着鲁肃一同从居巢回到吴郡(鲁肃并未立刻出仕孙策)。 孙策听说周瑜归来,亲自出迎,授其为建威中郎将,调拨士兵两千、战骑五十给他;又赐鼓吹乐队、修建住所,赏赐之厚、无人能比。孙策说:“公瑾雄姿英发、才能绝伦,和我又有总角之好。在丹杨时,他率众调粮助我,使我成就大事,论功酬德,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的支持!”周瑜时年二十四岁,吴人皆称之为周郎。因为在庐江一带士民心中素有恩德信义,孙策命他出守牛渚(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镇),后又兼任春谷长。

建安四年(199年),孙策准备攻打荆州,拜周瑜为中护军(古代高级军事长官,地位低于中领军、高于中监军,此三职掌管禁军(中领军)、主持选拔武官(中护军)、监督管制武将(中监军))、兼任江夏太守,随军征讨。

建安四年(199年)十二月,孙策率周瑜等诸将攻破皖城(今安徽潜山县),虏获袁术旧部庐江太守刘勋家人及部下男女亲族。其中桥公二女皆国色天姿,孙策自纳大乔、周瑜纳小乔。接着进攻寻阳,再度大败刘勋。

周瑜之妻(妾)-汉末著名美人小乔(电视剧照)

建安五年(200年)初,孙策再度征讨江夏,随后回兵平定了豫章(今江西南昌市)、庐陵(今江西吉安市)两郡。留下周瑜镇守巴丘(今湖南岳阳市),防备荆州刘表。

建安五年(200年)四月,年仅26岁的孙策遇刺身亡,临终前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。孙权统业时年龄尚小,只有吴郡、会稽、丹杨、豫章、庐陵、庐江六郡,其偏远险要处还尚未全附。天下英豪散落各个州郡、宗室内部意见也不统一,并未和孙氏建立起相互依赖的君臣关系。张昭和周瑜等人都认为孙权少年老成,能与他们一起成就大业,所以倾心服侍。周瑜从巴丘带兵回来奔丧,留在孙权身边担任护军,同长史张昭一起,共掌军政大事。当时孙权官位仅是讨逆将军,是以大家宾客之礼都很简单,唯独周瑜用君臣礼节来表达对孙权的支持! 周瑜建议孙权,应多方搜罗人才,以成就大业,尤其是北方流落而来的士大夫,不能让他们流散去外地。孙权听取其意见,网罗了诸葛瑾、步骘等大量人才,周瑜还亲自向孙权推荐了鲁肃。

建安十一年(206年),周瑜率孙瑜等讨伐麻、保二屯,斩其首领、俘万余人。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,周瑜率军反击,俘虏了邓龙。黄祖部将甘宁率部前来归降,周瑜和吕蒙一起推荐了他,受到孙权的重用。

建安十三年(208年)春,孙权以周瑜为前部大督再征江夏,最终擒斩黄祖、报得父仇。

“羽扇纶巾、儒将风流”的周公瑾(电视剧照)

建安十三年(208年)七月,曹操率军南征;八月,荆州牧刘表病逝,其次子刘琮继任,随后举州向曹操投降。曹操迅速得到荆州后,向江东进逼,孙权向群臣问计。当时江东出现了主和、主战两派;其中重臣张昭、秦松等主和,宿将程普、黄盖等主战,鲁肃内心主战但未立刻表态(建议孙权召回前线的周瑜)。

建安十三年(208年)九月,屯住鄱阳的周瑜赶回孙权身边,向其分析曹孙两军的胜败关键。指出:“曹军远途跋涉、疲惫不堪,天气寒冷,马无草料;北方人不擅水战、水土不服;马、韩尚在关西,为曹操后患。曹军的实际力量:中原曹军不过十五六万,所得刘表新降者七八万,人心并不向曹。”使得孙权最终下定决心联刘抗曹。

建安十三年(208年)十月,孙权命周瑜、程普、鲁肃等率三万人马和刘备军联合、共同抗曹。在赤壁曹孙两军遇上,曹军因有疫疾,又不习水性,初战便败退至江北。

建安十三年(208年)十一月,周瑜率联军在南岸设营,老将黄盖建议用火攻对付曹军,周瑜认为可行。十二月,周瑜命黄盖诈降,曹操果然中计,船舰全被烧毁,只得北返中原。

赤壁之战中“雄姿英发”的周瑜(画像)

建安十四年(209年),周瑜进军南郡,和曹仁隔江相持。两军尚未交锋,周瑜先派甘宁前往占据了夷陵(今湖北宜都市北),遭曹仁分兵包围。周瑜采纳吕蒙之谋,留下凌统守卫后方,率军驰援夷陵,在城下杀伤曹军过半、获战马三百余匹,军威大振。 随后,周瑜约定日期再战曹仁,亲自骑马督战,被飞箭射中右胁,伤势严重、退兵回营。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,亲督士兵上阵攻击吴兵;周瑜奋身而起,激励将士杀敌,大破曹军。经近一年的激战,周瑜对曹军“杀伤甚众”,曹仁只好弃城而走。周瑜被任为偏将军、兼南郡太守,让他屯兵于江陵。

江东控制南郡后,周瑜认为刘备在荆州有“养虎遗患”之险,向孙权献计软禁刘备。孙权与鲁肃都认为,曹操在北方实力依然很强,需要牵制;又认为刘备也非容易控制的,所以没有采纳。

建安十五年(210年),孙权批准周瑜提出的“夺取益州,北连马韩”方略。周瑜返回驻地准备部署,行至巴丘时却突然病卒,年仅三十六岁。孙权听闻后哭泣道:“公瑾有王佐之资,然寿命短促,我还能依赖谁呢?”周瑜灵柩运回吴郡时,孙权到芜湖亲迎,亲着丧服为其举哀。直到称帝后,还对公卿说:“如果没有公瑾,我是当不上这个皇帝的!”

东吴大都督周瑜(雕像)

周瑜有二子一女一侄:

长子周循,官至骑都尉,很有其父遗风、深得孙权厚爱,娶长公主孙鲁班(孙权与步夫人之女),早卒(早于孙权称帝之前去世),无后。

次子周胤(?-239年) ,初任兴业都尉,娶孙权宗室之女为妻,领亲兵一千,驻守公安(今湖北公安县)。吴黄龙元年(229年)孙权称帝,追录功臣,因其兄周循已过世,于是封周胤为都乡侯。然而周胤却仗着父亲功劳,居功自傲、沉湎于酒色,后来终于因罪被免官为民,迁徙庐陵郡。赤乌二年(239年),诸葛瑾、步骘、朱然和全琮等大臣相继为周胤求情,希望让他官复原职、仍许领兵;孙权于是许可,诏书未发时,恰逢周胤去世。根据周氏族谱记载,周胤生有3个儿子:长子周豫、次子周泰、三子周纂 ,但真实情况不明。

周瑜之女,名不详,嫁宣太子孙登(209-241年,孙权长子)为妃。

周瑜兄长有子,名周峻,官至偏将军。周峻子名周护,全琮曾打算表荐其继任周峻为偏将军,孙权未能同意。

周瑜英年早逝,留下孤儿寡母,更空留遗憾(电视剧照)

在整个三国时代,为军事统帅者无过于周瑜。他21岁即随孙策征战,数年间即平定江东六郡;孙策去世后,是他和张昭一文一武鼎立相辅,才让孙权逐渐站稳脚跟;34岁就作为孙刘联军统帅,在赤壁以少胜多大破曹操,一举奠定三国鼎立之局面;南郡之战,困苦艰危下终究拿下,为江东拿下荆州这一上游战略要地作出有力的铺垫。

在政治上,周瑜也十分远见卓识。建安七年(202年),曹操基本打垮袁绍、独霸北方,下书责令孙权质子到汉廷。孙权召集群臣会商,大臣们众说纷纭,堂兄孙贲认为应该送去,张昭、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,一时不能决断。周瑜分析道:“将军继承父兄余威旧业,统御六郡、兵精粮足、铸山为铜、煮海为盐、人心安定、士风强劲,可说所向无敌,为何要送质于人呢?人质一到曹操手下,我们就必然受制于曹氏。”一番话坚定孙权之心,最终没有给曹操送去人质。

孙权十分赏识倚重周瑜,时常下赐于他,当时没有哪个将领能与之相比。周瑜也对孙氏忠贞不二,《江表传》记载,曹操曾想使周瑜为己所用,派辩士蒋干前去游说, 他即十分坚决的回绝了。天下之士,因此愈加佩服周瑜。

周瑜年轻时就十分精通音律了,即使喝了三盅酒后,弹奏者只要有些微差错,都能觉察到,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。时人皆曰:“曲有误周郎顾”。又娶有著名美女小乔为妻妾,名符其实的“高富帅”、“职场情场双得意”!堪当“世间豪杰英雄士、江左风流美丈夫”的美誉!

东吴大都督周瑜(游戏形象)

PS:笔者在《三国英雄志》系列文章中,介绍主人翁官职,通常以其生平最高官职为准(几位帝王除外)。但,唯独周瑜例外,在正史之中,周瑜从无“大都督”此职一说。由于东吴建立时间很晚,在周瑜所处的时代,其领导者孙策、孙权最高不过为汉廷(曹操)策封的讨虏将军、南昌侯,自然无法授予手下将领多高的职爵了。周瑜终其一生,最高不过偏将军、兼南郡太守(210年),这还是曹操为了分化孙刘联盟而授予的虚衔而已。在赤壁之战中,联军领导者其实是左都督周瑜、右都督程普、赞军校尉鲁肃,所以也就从来没有什么大都督一说了。但,我们很多读者对于周瑜,第一印象只怕就是大都督,故在此取俗称,这在笔者整个文章系列中之后仅此一例!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