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之志游戏

三国英雄志120-曹魏光禄勋高堂隆

高堂隆(?-237年),字升平,兖州泰山郡平阳县(今山东新泰市)人。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、谏臣,历仕曹操、曹丕和曹?三代君主。

曹魏光禄勋高堂隆(影视剧照)

高堂是复姓,系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高?之后,高?食采高堂,因以为氏。到了西汉时期,有个著名的经学家高堂生即其后代。高堂隆就是其后也,他在少年时即为诸生(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、府、州、县各级学校,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。生员有增生、附生、廪生、例生等,统称诸生)。

兴平二年(195年),薛悌接任泰山太守薛,高堂隆被任命为郡督邮。当时郡里的督军和薛悌争强,直呼薛悌的名字并训斥他。高堂隆按剑怒斥督军说:“从前鲁定公受到侮辱,孔子登上高阶;赵王弹奏秦筝,蔺相如奉瓦缶让秦王演奏。当着臣下面而直称君名,按礼仪该责罚你。”督军大惊失色,薛悌也赶紧制止,才没有扩大事态。后来,高堂隆辞职,至济南郡避难。

建安十八年(213年)春,高堂隆被曹操任命为丞相军议掾。

高堂隆最初任历城侯之傅(漫画)

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曹操之子曹徽被册封为历城侯,由于曹徽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。所以,曹操让高堂隆担任曹徽的文学(侍从之官),不久又转任历城国国相(侯国的首席属官)。

延康元年(220年)正月,曹操去世后,曹徽不但不哀痛,反而四处游猎。作为国相,高堂隆严厉的劝谏了曹徽,尽到了属官的职责。笔者认为,此处多半是给传主的溢美附会之词,据记载曹徽当时策马去见曹操最后一面。但是赶不及,曹操就死了,曹徽抱着曹操尸首痛哭。

魏黄初元年(220年)十月,曹丕正式代汉称帝,调高堂隆担任堂阳县(今河北新河县)长。

黄初三年(222年)三月,曹丕晋封其长子曹?为平原王,高堂隆被任命为平原王王傅。

黄初七年(226年)五月,魏文帝曹丕驾崩、魏明帝曹?即位,任命其师高堂隆为给事中。

太和元年(227年),曹?又先后任命高堂隆为博士、驸马都尉。当时,曹?登基伊始,群臣都认为应该大摆筵宴。高堂隆却建言说:“唐尧、虞舜有极静之癖,殷高宗(商汤)有不言之癖,因此德行深厚,光被四海。”认为不宜大摆筵宴,曹?敬纳了他的意见。

明帝时,王傅高堂隆入朝为博士(漫画)

约太和三年(229年),高堂隆出任陈留太守。郡里有位牧民叫酉牧,已经七十多岁,有品行,被高堂隆召为计曹掾。后来酉牧又受曹?赏识,被特别任命为郎中,以此来作为对高堂隆的显宠。

约太和六年(232年),曹?再次征召高堂隆入朝,任为散骑常侍、赐爵关内侯。因他善占天象、博学多闻,又被曹?授以与尚书郎杨伟、太史骆禄共参推校《太和历》的重任。期间,他多次与太史骆禄争论,意见虽然最终没被采纳,但其学识从此被认可。

青龙元年(233年),曹?开始大兴土木,命人取回长安宫的大钟。高堂隆上疏劝谏,认为“求取大钟这样的亡国之器,劳民费时,有伤于德政。这是自取亡国,并不是振兴礼乐、确保神明美好的途径。”

这天曹?巡视上方,高堂隆与卞兰(曹操妻卞皇后之弟卞秉之子)从行,把此表交给卞兰,想为难下高堂隆。说:“兴衰在于政治,跟音乐有什么关系;政治之退化,怎么能是钟的罪过呢?”高堂隆说:“礼乐是政治生活的大事,怎么说与政治兴衰无关呢?您的一举一动都要记载在史书中,如果不合常道,怎么向后人作出表率呢?圣王愿听批评,这是劝规补过的正途;忠臣愿尽职责,才能奋不顾身地劝谏。”明帝认为说得有理,于是取消此事。

约青龙二年(234年),高堂隆被转授为侍中,兼领太史令。七月,洛阳崇华殿遭火灾,曹?问高堂隆“这是什么灾祸呢?按礼节,该有祈禳之义吗?”

高堂隆答道:“所有的灾祸,都是向人们示警;只有修行礼义与品德,才能战胜灾祸。”又直接引用《易传》之说来规劝明帝:“如果君长只知修缮宫室、不知百姓困苦,上天则应之以干旱、火灾从高殿而起。上天提出鉴诫,让灾异告诉陛下应该尊崇人道,爱惜民力、以顺天意。”

明帝还想狡辩,又问高堂隆:“我听说汉武帝时,柏梁台发生火灾,武帝大修宫殿来镇灾,这是为什么呢?”高堂隆说:“这是夷越巫者的计谋,决不是出自圣贤的训导。按照《五行志》的记载,越国巫者劝汉武帝修建章宫以压火灾,后来还发生了巫蛊之祸,说明并没有起到作用。因此圣贤往往见灾异就躬身自责,修养道德,如今应停止民役。宫室制度,应从俭约为好,只要能抵御风雨,能讲求礼仪就行了。”

青龙二年(234年)九月,曹?最终还是听取了这个意见,命令修复崇华殿。当时,郡国出现了九龙(祥瑞),所以改名九龙殿。

高堂隆是明帝时重要谏臣(漫画)

青龙二年(234年)冬,开始建造陵霄阙的时候,有喜鹊在上面筑窝,曹?问高堂隆此为何故。高堂隆说:“《诗经》说:‘喜鹊筑窝,鸠鸟居住。’现在兴建宫室,盖陵霄阙,喜鹊筑窝,这是宫室未盖成,陛下不能居住的征兆。”并恳切的劝谏明帝少建宫室,说:“臣下做为您的心腹,如果能辅佐皇帝,保全国家,即使身死族灭也在所不辞。我岂能惧怕惹祸招灾,就不闻不问,让陛下听不到切至的忠劝呢?”听了这话,曹?虽为之动容,但终究不改。其后,高堂隆仍然多有规劝,然而收效甚微。

当时,国家多有征伐之事,所以刑法苛刻。高堂隆认为当务之急应推行礼乐、崇叙明堂,营建郊庙、尊重儒士,推举逸人、制定礼仪,修改正朔、变易服色。提倡孝悌之道、崇尚节俭,然后准备礼仪,实行封禅,就可以不发生战争而一统天下。

青龙五年(237年)春三月,曹?听从高堂隆“修改正朔”的建议,将之改为景初元年(237年)孟夏四月。朝服改为黄色,宗庙祭品尚白,按地正建丑,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。

景初元年(237年)夏,高堂隆迁升为光禄勋(九卿之一)。曹?仍大肆修筑宫殿、雕饰观阁,取太行的石英、采谷城的文石,在芳林园建起景阳山、在太极殿筑起昭阳殿。又铸造黄龙、凤凰等奇伟的野兽,用以装饰金墉殿、陵云台和陵霄阙。使得魏国大耗人力、国力损耗严重,又有天灾人祸屡次出现。

高堂隆多次劝谏,明帝并未言听计从(影视剧照)

高堂隆再次上疏劝谏,做了很长的一篇奏书(可以参考《三国志》原文),言辞十分急切。曹?审阅后,竞对近臣中书监刘放、中书令孙资说:“看了高堂隆的奏书,使朕感到畏惧不已。”但终究不改其行。

不久,高堂隆就病重到无法写字,只能口述奏书,给明帝上了人生最后一道建议。他认为明帝应该严防猛鹰飞扬的官员,以免祸起萧墙。并建议最好让诸王在封地内建立军队,像棋子一样在全国星罗棋布,分布在重镇。这样,可以让他们拱卫皇室保护中央,维护首都所在的京畿。

曹?虽然下诏安慰,但却没有听取这个建议。不久,高堂隆即病逝,家人遵照其遗嘱,入殓时给他穿一般服装、简单入葬。这时,朝廷正在议论封禅一事,准备让高堂隆撰定相关礼仪,但他已去世。曹?听闻,叹息道:“上天不愿让我做成此事,高堂先生舍我而亡了!”于是,罢封禅之议;下诏其子高堂琛,世袭高堂隆关内侯爵位。

在演义中,完全没有高堂隆的身影,正史中他和杨阜是曹?执政中后期有名的两位谏臣。而且,高堂隆的才学、学识也是非常渊博的,是曹魏有名的礼仪学者。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给了他很高的评价:“高堂隆学业修明、志在匡君,因变陈戒、发于恳诚,忠矣哉!及至必改正朔,俾魏祖虞,所谓意过其通者欤!”

后世给高堂隆评价颇高

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也高度评价他:“高堂隆可谓忠臣矣。君侈每思谏其恶,将死不忘忧社稷,正辞动於昏主,明戒验於身后,謇谔足以励物,德音没而弥彰,可不谓忠且智乎!诗云:‘听用我谋,庶无大悔。曾是莫听,大命以倾。’其高堂隆之谓也。”

高堂隆临终前提出“弱其权臣,强化宗室”的建议,虽然也有弊端(宗室诸王权柄过重,其实也有问题,如西汉“七王之乱”、西晋“八王之乱”和明朝“靖难之役”,比比皆是),但客观来说对司马懿的崛起会起到一定作用。可惜,魏明帝可能自认为方当壮年,还有的是时间来处理、弱化司马懿这种士族领袖。谁也不会想到,明帝并未长寿,而且身边又充斥着刘放、孙资这样的佞臣,岂非天意乎?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